金莎国际

央行调研报告:我国利率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企业境内外融资成本已差异不大
发布时间:2019-02-25      作者: 转载:经济网    分享到:

2月21日,央行的三个调研组发布了四份调研报告。

调研结果表明,2018年以来,随着美元加息,境外美元融资利率上升,企业境内外美元综合融资成本已差异不大。境外人民币贷款利率先跌后升,综合成本有反超境内之势;发债利率波动较大,总体高于境内发债成本。

调研结果还显示,当前我国的利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,甚至是偏低的,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,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利率下行应慎重。

境内外融资利差不断收窄

央行办公厅调研组对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成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。整体来看,2018年下半年以来,受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和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趋紧影响,从境外进行融资的成本持续上升,境内外利差不断收窄,境外融资优势明显下降。

央行货币政策二司调研组的调研结果也显示,2018年以来,随着美元加息,境外美元融资利率上升,企业境内外美元综合融资成本已差异不大。境外人民币贷款利率先跌后升,综合成本有反超境内之势;发债利率波动较大,总体高于境内发债成本。

2018年以来,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平均利率水平稳中趋降,前三季度分别为5.96%、5.97%、5.94%。境内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降,境外贷款利率上升,两者之间的利差不断收窄。例如,重庆某纺织企业从境外借入2150万美元贷款的综合成本为4.7%,与境内人民币贷款成本仅差0.09个百分点。

同时,境外美元发债利率上行,境内人民币发债利率稳中趋降,如果考虑境内使用美元债也需额外支付的锁汇成本,企业境外发美元债的综合成本与境内发人民币债的成本已较为接近,甚至有的已经倒挂。例如,四川某企业去年11月境外发行3年期美元债利率6.8%,比其7月在境内发行的同期限中期票据利率高0.6个百分点,加上锁汇成本后的综合成本比其境内融资成本高近1个百分点。

此外,境外人民币贷款主要为制造业企业的短期限、中等金额的贸易融资业务,与境内票据融资业务更具可比性。境内票据融资平均利率从一季度的5.58%降至三季度的4.22%,已低于去年10月份的境外人民币贷款平均利率。境外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主要根据银行资金成本加减点确定,受离岸市场人民币供求影响较大。

央行货币政策二司调研组还以江苏省企业为样本,对近期企业境内外融资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。据最新调查,目前江苏省普通企业境外一年期人民币贷款综合成本(有担保)通常为5.16%-6.36%;类似企业境内一年期人民币贷款综合成本(有担保)一般为5.07%-6.22%;而银行的优质大客户(一般为大型央企国企,无需担保)从境内银行获得同期限人民币贷款综合成本为4.13%-4.57%。

可见,当前跨境人民币贷款相对境内并无成本优势,导致跨境人民币贷款需求大幅降低。2018年上半年,江苏跨境人民币贷款流入同比增长74.6%,而7-10月则同比下降40.9%。在目前政策趋势下,调研组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会维持这种格局。

引导利率下行应慎重

央行上海总部调研组从“资金洼地”现象分析了我国利率水平和中外融资成本差异。

发达国家利率水平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,呈现出“资金洼地”特征;我国京沪深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如此,利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。“资金洼地”现象是一个客观、稳定的存在,这一现象体现了资金“嫌贫爱富”的逐利本性。“洼地”的资金向高利率地区流动,国家间需考虑汇率锁定成本,地区间需考虑风险溢价,往往是最终的实际利率和本地区原本的利率水平基本相当。

央行上海总部调研组认为,总体上看,当前我国的利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,甚至是偏低的,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,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利率下行应慎重。

一是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的“黄金法则”,长期利率水平等于一国GDP增速。目前我国贷款基础利率(LPR)为4.31%,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5.76%,均低于名义GDP增速。二是根据中性利率理论,长期利率收敛于中性利率,即充分就业时的利率。统计表明,新兴市场国家中性利率约低于GDP增长率4个百分点。按我国6.9%的GDP增长率推算,中性利率约为2.9%,加2%的通胀,名义中性利率为4.9%,我国国债收益率水平和贷款基础利率均低于名义中性利率。三是和人均GDP水平与我国接近的巴西、墨西哥、俄罗斯等国相比,我国市场利率水平是最低的。

调研组称,理论上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行,但由于我们目前利率水平实际上是偏低的,加之汇率和外汇储备稳定方面的考量,要避免货币政策过于宽松。

我要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

全部评论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